王旭生,1974年出生于宜兴,中青辈夯实实力派,2021年高工,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南大学学士学位,浙江大学学生创新创业导师,2015年首届“景舟杯”大赛金奖得主,第五届“优秀青年陶艺家”。1992年毕业于全国重点丁蜀职高工美专业。师从省工艺美术大师施小马、省工艺美术大师胡永成学习紫砂基本制壶技法。
1998年创建自己工作室,从紫砂传统入手,刻苦专研紫砂成型技法,所制作品以光素器见长,功力扎实,作品深得藏家喜爱。2001年至2015年师从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徐达明先生,并深得徐汉棠大师言传身教,在父子两代大师的悉心传授下,对紫砂的理解更有了新的认识,技法日趋成熟。
2014年《惟和壶》在第十二局中园民间文艺山花奖评选中获金奖;由自己原创的《慎思壶》在2015年首届景舟杯全手工制壶大赛中获初级组金奖并多次在手工大赛和各种展位评比中获得很好的成绩。2017年结业于清华大学人文陶瓷研修班,从艺经历分别被中园改革报,新华日报,新民晚报,宜兴日报等媒体整篇報導。
目前王旭生紫砂壶价格大部分在5W ~ 20W,个别王旭生紫砂壶价格不在这个范围内。
王旭生,1974年出生于江苏宜兴,中青辈夯实实力派,2021年高工,2015年首届“景舟杯”大赛金奖得主,第五届“优秀青年陶艺家”。毕业于丁蜀职高工美专业,结业于清华大学人文陶瓷研修班,荣获江南大学学士学位。入行紫砂后,师从从省工艺美术大师施小马、省工艺美术大师胡永成紫砂技艺。1992年进入昌江大学学生创新创业导师。
1998年创建凝砂堂紫砂工作室,在继承钻研,纯熟掌握了紫砂成型技法。作品以光素器见长,造型优美,工艺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其壶深得收藏者喜爱。
后师从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徐达明先生,进而得到其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先生的赏识及言传身教。在两代大师的精心栽培下,使他更深刻地领悟到了汉棠大师的紫砂艺术精髓,从而使其在继承达明先生开创的陶木紫砂艺术基础上,能够融会贯通地在自己的创作中,将这一紫砂技艺进一步发扬光大。王旭生对紫砂艺术的执著、悟性、进取精神,深得汉棠大师的嘉许认可。2019年金秋,汉棠大师以耄耋之年亲笔书写下一册《授徒贴》,以爱才、惜才的文字写道:“王旭生、张亚萍夫妇,天资聪明,刻苦好学,品正谦逊,为人厚道,实乃有情、有义、有才之好苗可造也。为传承紫砂技艺,弘扬和光大紫砂文化,今收其二人为吾正式入室弟子。”钟爱之心跃然纸。
其紫砂艺术取得的成就,日益引起着社会的广泛关注,近年来《中国改革报》、《新华日报》、《新民晚报》、《宜兴日报》等多家报刊媒体对其艺术给予了多角度的报道。
2012年 捐赠作品《华樱壶》被无锡博物馆长久收藏;
2012年 作品《高虚扁》在中国潍坊第五届文化艺术展示交易会中荣获金奖;
2012年 作品《菊蕾壶》在2012大连春季茶业博览会暨紫砂艺术品·工艺品博览会上荣获“星海杯优秀作品”金奖;
2012年 作品《凝砂劲竹系列》在第十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中荣获金奖;
2012年 作品《凝砂五色小品系列》在第十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中荣获金奖;
2014年 作品《惟和壶》在中国(烟台)民间工艺品博览会暨第十二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工艺美术类)中荣获金奖;
2015年 作品《若愚系列》在第十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中荣获金奖;
2015年 作品《慎思壶》在第八届中国·宜兴国际陶瓷文化艺术节“景舟杯”制壶大赛中荣获金奖;
2015年 作品《线盅壶》在2015年第11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冬季工艺美术精品展“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中获金奖;
2015年 捐赠作品《小石瓢》被海南省博物馆收藏;
2015年 捐赠作品《福在眼前》被中国紫砂博物馆长久收藏;
2015年 作品《华厦文明系列》在第十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中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创新艺术金奖;
2016年 向宜兴慈善事业捐赠作品《玉泉壶》一件;
2016年 捐赠作品《抱朴壶》被中国紫砂博物馆长久收藏;
2017年 向宜兴慈善事业捐赠作品《月君壶》一件;
2017年 向宜兴慈善会捐赠作品《半夏壶》一件。
“王旭生”的职称查询结果,为保护老师个人隐私,证件末三位以“*”号代替。